找不到文档

请联系客服

一、找不到需要的文档,请联系客服

各种述职自查等报告、工作学习计划总结、表扬信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申请报告、发言稿、新闻稿

活动策划方案、演讲稿、推荐信、保证书、读后感

合同协议、倡议书、等各种条据书信

二、微信客服

2022年历史下册教学计划模板集合

欢迎收藏本站,按 Ctrl+D 即可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酸豆角述职馆 > 计划 > 教学计划

2022年历史下册教学计划模板集合

2022-05-23

2022年历史下册教学计划模板集合九篇

导语,我们眼前所阅读的此篇有26392文字共九篇,由康一康细心改正之后发布!《背景》是歌手魏如萱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2014年发行的专辑《还是要相信爱情啊混蛋们》中。感谢大家来借鉴!

高三人教版历史下册教案 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李贽的生活经历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致死经历。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1)李贽代表作(启发学生认识):教材通过插图来提示李贽的代表作及书名由来。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李贽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3、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思想及作用。

教师提示:出示表格

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

2、问题探究一:共同的生活背景:

(1)明末清初,是我国历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2)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问题探究二: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问题探究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二篇

(一)纳粹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激化了社会矛盾。以_________ 为首的组织 ____ ,利用社会各个阶层 _________ 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建立与影响:1933年 上台,逐渐集 和 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着手建立 统治,标志世界大战 洲策源地的形成。

3、德国罪行:①利用“ _________ ”,打击德国党,逮捕和大批党人士。 ② 解散一切工会,取缔了除_________ 党以外的所有政党,专制。③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 _________ ,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 ④掀起反犹狂潮:早在《 》中,就叫嚣犹太人是德国的“ _________ ”。执政期间,一步步加紧对 _________ 人的。他们被剥夺了德国_________身份,不得 _________ ,不许担任_________,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严禁与 _________ 人通婚等等。

(二)意大利日本的暴行

意大利的建立:

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局会混乱。

2、1922年,_________标志意大利专政建立。(意大利的头目是______________。)

日本专政的建立:

1、背景:经济危机打击了日本,激化了国内矛盾。

2、1936年,日本军部内部的_________通过“二二六兵变”事件控制了,标志着日本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 洲策源地的形成。

3、20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了侵略性的_________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叫_________,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

4、试着比较: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和德日分别是怎样摆脱危机的?分别有哪些影响?

湘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三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英国向中国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掌 握 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探索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从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思想意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国从、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

2.英国走私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更加;d.毒害中国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八年级历史下册1、2课学案(北师大版)_历史教案 第四篇

第二学期历史资料   编号:1

中国现代史导学案  第1课  中华共和国成立(预习+反馈)

姓名:          班级 :           组号:          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了解和平解放的过程及其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与的和平解放。

一、熟悉知识要点 

※筹建新中国(中国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制定《        》起到        的作用;选举      为主席;

确定          为国旗,《                》为代国歌,采用      纪年;

决定在广场建立一座                      。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时间:     年   月   日;

内容: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       为政务院总理兼长,

   为中国解放军总司令。

解读:54代表五四运动以来新主义革命历程;

28代表中国党1921-1949年领导全国进行革命的艰苦历程。

意义:标志着中国新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1919—1949)

标志着中国受奴役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1840—1949)

中国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华共和国)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现代史开端)

※和平解放

时间:     年   月,中国解放军进抵,和平解放,标志全国基本解放。

地方谈判代表:阿沛.

二、构建知识体系 

1、关键词:时间:1949.10.1;地点:;人物:;事件:新中国成立。

2、国家基本要素:国名:                ;国歌:《                    》

   国旗:         ;领导人:        ;首都:      。

   临时----法:《                                》。

3、和平解放:标志     基本解放。

三、突破重点难点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四、达标检测 

( )1. 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60年代它经过改革走上了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牧区之一。这里的“它”是指

A.新疆   B.   C.内蒙古   D.青海

(    )2.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自主的国家,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的成功          B.战争的胜利

C.中华共和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的胜利

(    )3.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A.1912年元旦,中华成立     B.1912年7、23,中国党成立

C.1949年9、21,协商议     D.1949年10、1,中华共和国成立

(    )4.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过临时----法作用的重要文件是

A.《中华共和国----法》       B.《中华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临时约法》

(    )5. 中国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A.制定《共同纲领》            B.选举委员会    

C.制定----法                    D.确定国旗、国歌

6、材料题:三年以来,在人名解放战争和革命中牺牲的人名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名解放战争和革命仲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和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请回答:

(1)、你知道这段文字的出处吗?它是那一次会议决定建立的?

(2)、“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

(3)、“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那两个历史事件?意义如何?(8分)

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资料   编号:2

中国现代史导学案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预习+反馈)

主备人:安  审核人:苏晋   苏结兰

姓名:          班级 :           组号: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为巩固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知道《中华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进行的大体情况。

3、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4、了解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以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土地改革的进行以及学习志愿军战士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熟悉知识要点 

※土地改革

1.时间:     年  月到     年底;文件:《                          》。

2.结果:全国大陆除了部分        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3.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        ;    成为土地的主人,在     、     上翻了身;解放了             ,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        ,并越过边境,轰炸         地区,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2.目的:         ;中国志愿军总司令:        。

3.英雄人物:        、        ;中国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4.结束:1953年7月《           》的签定。

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      和      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         ,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         的和平环境。

6.中国志愿军的精神:          精神、革命       精神。

二、构建知识体系 

1、巩固新中国的三大运动:          、          、           。

2、土地改革:时间、文件、意义

3、抗美援朝:目的、人物、意义

三、突破重点难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一系列的敌人,为巩固新生,针对投机商人展开米棉之战;针对农民土地问题展开土地改革;针对美国威胁展开抗美援朝。这些措施有力证明了中国已经站立起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篇章。

四、达标检测

( )1. 通过下列哪一事件,中国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A.中华共和国成立    B.解放战争胜利 C.农业集体化    D.土地改革完成

(    )2. 班级准备办一期“中国志愿军英雄谱”板报,下列可以入选的人物有:①邱少云   ②董存瑞   ③黄继光    ④雷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3. 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各种反动势力蠢蠢欲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为了巩固,采取了     措施。

① 稳定物价     ②土地改革     ③抗美援朝     ④解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4.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例历史事件,未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对手工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5. 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进行了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公社化运动,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6、阅读下列材料: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

(2)、材料中的“参战”的目的指的是什么?

(3)、参战部队的司令员是谁?这些参战的士兵在当时被赞誉为什么?请说出其中两位英雄人物的名字,并说说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

(4)、请你谈谈这次战争对我国的意义?

九年级历史下册免费教案 第五篇

教学目标

了解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指导地位的确定,十五大确立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从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认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认识到理论是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难点:理论是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1

教师:这首歌唱的是谁?为什么要歌唱他?

学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学生试答)

教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设计意图:在《9改革开放》一课的知识基础上由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 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一、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

展示:展示板块

教师:本课我们将通过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拨开迷雾,领航改革路;继往开来,走向复兴路。

教师:在早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何赢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赞誉?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在早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

1.提出改革开放:

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提出改革开放。因而是改革开放的。

2、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教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不少人在思想和理论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展示:

材料一 “改革开放就好比打开一扇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是会飞进来的。开窗的目的是为了室内更有生机,而不是为了接纳苍蝇。”

——

材料二 “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必须要装纱窗!”

——

思考 “苍蝇蚊子”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的这扇“窗户”能不能关上?“纱窗”指的是什么?

学生:“苍蝇蚊子”指的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教师:就是否定中国党的领导;否定道路;否定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思想。实质就是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必将危害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教师:改革开放的这扇“窗户”不能关,就要有纱窗。那么要保证我国的建设不偏离党的领导和道路我们要坚持什么?

学生:强调“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教师: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使改革开放在初期就具有了正确的方向。

(设计意图:补充材料,更好地体会到中国当时面临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3、,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教师:中国党的历史是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在的领导下,中国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道路,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党的(1982年)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什么思想?

展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1982年在上的讲话

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所谓“特色”,就是指“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国特色道路为中国指出了走怎样的建设道路的问题,

4、党的十三大,基本路线、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教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条道路“具体该怎么走,需要注意什么”等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成功召开,会议有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部署。

展示: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示意图。

教师:为什么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学生:根据说学知识回答。

教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了什么是,怎样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设计意图:从在早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理解被称为设计师的原因。)

过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又遇到了思想上的困扰,使得改革开放步伐放慢。又是怎样拨开迷雾,引航我国改革开放之路的。请同学们速读本课第二部分第一段。

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拨开迷雾,引航改革路

1、南方讲话:

展示:

材料一 关广梅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书中说到:“……承租多家商店的成功,为她赢得了租赁企业家和女改革家的称号,也让她成为了‘社’‘资’问题的焦点。”

材料二 “租赁坐收渔利,带有剥削性质。”“她一个人租赁8个店,在本市形成了一个商业垄断集团,把市场的商品和物价都垄断住了。”“她干的是吗?”——《中国经济周刊》

材料三:“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过去微利、亏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是,现在有了利润的企业反而是资本主义,真是怪事!”---关广梅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再现历史情境,深刻认识到南巡讲话的必要性、重要性。)

教师:从材料看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什么问题?

学生:姓“社”姓“资”问题。

教师:关广梅说:“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过去微利、亏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是,现在有了利润的企业反而是资本主义,真是怪事!” 请结合课本,用“南巡讲话”的精神来消除关广梅等人的顾虑。

学生:“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句话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也成了我国的基本国策。“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教师:的南方谈话是否消除了关广梅等人的顾虑?有何深远影响?

学生:消除了顾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设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2》

教师: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南方讲话后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手段深刻认识到南巡讲话的重要意义。)

2.十四大、十五大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中的空

教师:在课本44页,我们曾学过党的十四大的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提出建立市场经济”,它与南方讲话一起,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四大上确立了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应该走这样的建设道路” 。)

展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八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00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网

教师:党的“十四大”以后的改革成果,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那么以后我们必须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决定?(十五大上把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必须走这样的道路”。)

展示:展示知识梳理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探索发展过程。

教师:远见卓识的、立足国情、开拓创新,终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并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

教师:思考:从探索中曲折前进到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道路,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学生: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任来 aik83nian

过渡:历史创造了伟人,伟人影响和改变了历史。踩着伟人的足迹,我们得以走得更高、看得更远,让我们进入第三篇章。

三、继往开来,走向复兴路

1.展示“两次历史性飞跃”

教师:把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道路,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历的第一次飞跃。

则传承了主义、思想的精髓,把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实现了我国历的第二次飞跃。开创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

2.展示、、报告

(升华)“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幸福。”

历史还将证明,中国特色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

3.展示:《走向复兴》MTV情感教育

课后习题

测验题目一:

1. 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 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D.公社化道路

2.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A. B. C. D.

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中的这位“老人”指的是

A.孙中山 B. C. D.

4.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思想 B.主义理论 C.空想 D.理论

5. 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 第六篇

一、基本情况:

中考即将来临,最后一百天的复习成为关键。当前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对学习热情高;但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0%,学习发展生占50%。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历史成绩的优劣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中考总成绩的提高,影响到升学。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过去长期以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取理想学校,我在复习中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 把握历史中考的方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要做好备考复习,首先就必须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应该对照教科书,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中考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记忆、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熟练使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等。

三、方法措施:

(1)备课

针对九年级的复习课,我的教学设计尝试以下五步骤: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由学生自主完成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梳理。第二步,由讨论思考题组成。针对单元重点和近年来中考的试题,教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题目,简单的东西由学生回答即可。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作出解答。这一部分是课堂操作的主体部分.通过加深教材或专题知识点的理解,这一部分主要强调的是老师“导”的作用,学生是思维的主体。第三步: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试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评,巩固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这样通过上面几个环节,“梳理”、“探究”、“训练”三环节完成。第四步是课后反思。对老师来说,本单元有什么不足和遗憾及补救措施可总结一下,对学生来说,本单元有什么缺憾的地方,或者有什么补充,甚至是对教师讲课的建议都可以相互交流。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反对全面讲,讲全面。努力删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随着命题思想的逐渐转变,中考改革探索的不断完善,对一线的九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复习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3)布置作业和训练

一要科学的布置作业,体现层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力求做到举一反三。

二要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① 适量性原则。事实证明,学生所做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做一定

量的习题为。九年级阶段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在短时间内

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适量性原则。要精选习题,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效益。 ②

整体性原则。整个九年级阶段的复习分成两个轮次,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一轮复习按教材

章节顺序切块复习,选题要体现基础性,强调覆盖面,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二轮复习体现专题原则进行

复习,教师选题要注重本学科内知识的纵向联系,要体现学科内综合的特点,目的是加强学科内的综合;

临考前(或一、两个星期)的时间的复习要回归课本和进行适量的综合训练,选题要突出热点、联系现实,

以达到综合训练,提高能力的目的。 ③ 适应性原则。在选题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近两年

的中考题。《考试说明》强调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把握,注重学生在知识迁移、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中表现

出的能力、态度、价值观。教学和复习中就必须在注重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

成。复习什么内容、抓什么重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知识和现实问题的复习增强素质和能

力,这样,才可能自如地应对多种背景,以及多变的设问角度。 ④ 梯度性原则。同一年级或是同一班级

的学生,在学习方法、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梯度性原则。保证做

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做到激励尖子生让其吃饱,关注中等生让其吃好,兼顾学困生

让其消化得了,充分落实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4)认真研究典型试题及评析,了解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把握命题方向。

研究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明确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注意综

合几年来我市中考文科试卷,认真研究每一道题,力求从中得到启发。试卷讲评要重视学生的薄弱环

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关注命题意图,了解解题方法,找出解题规律。

(5)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语言。

在复习时候,需要一定的练习来配合以巩固复习的效果。但在进行练习时,切不可搞题海战术。针对复习

中暴露的问题,归类后,进行解题方法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构思、组织材料、成文的能力。

中考复习的效果最后要反映在答题上。虽然不同试题具有不同的答题方法,但都讲求具体问题具体。

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做好中考复习的能力检测题,通过自我测评,让学生了解试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

思路、技巧等。 在练习和考试中都应注意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

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答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化,

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

(6)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要求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

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 “双基”是历史考试考查的重

点。复习时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注重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科学、灵活地

复习,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

(7)融会贯通,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 。

在复习时应对教科书融会贯通,要重视整合专题知识,突出重点,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适当打破单

元、课之间的界限,做到将基础知识“联线串珠”。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史与

世界史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复习时应尽可能地将中外历史知识相结合,相互呼应联系,做到复习中国历

史时,把历史现象、事件置于整个世界背景之下;复习世界历史时,把教科书中的中外历史知识有机地整

合,这样在解题时就能触类旁通。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其发展都有纵、横两大坐标。纵是指社

会形态、制度、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特点,具有连贯性;横,是指不同

国家和地区社会历史的各个侧面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特点。复习时应该注意加强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

逐步形成较为整体的历史观来观察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

(8)关注重大纪念、社会热点和时政。

复习时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家及

世界重大的纪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政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2/3页

(9)学困生的辅导: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在课堂上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在

设计习题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

四、复习安排 :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1、复习时间:20xx年3月—4月上旬

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

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抓住主干知识。因为这一阶段是第一轮复习,重视课本,让学生认真听好课,抓住知识,

抓线索,抓问题,抓重点。把分散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

干知识网络。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复习

1、复习时间:20xx年4月中旬—5月中旬。

2、复习内容:

专题一、近现代中国的抗争与探索史。

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

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

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专题六、国际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

专题七、中国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专题八、时事热点。

在记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等形成概括性、

本质性、特征性认识的能力。经过整理知识,系统化知识,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灵活应用课本知识作答。

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第三轮:综合复习

1、复习时间:20xx年5月下旬—中考前。

2、复习内容:注重政史综合综合、适应开卷考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这一轮复习体现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全面系统而又重点突出,通过综合检测、模

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用中考常见题型把初中阶段重点知识展现出来,使学

生“胸有成竹”,轻松上考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九课教案 第七篇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讲授新课:

把“硅谷”并作简单介绍,以景触情,激发学生学习“美国经济的发展”的兴趣,提问“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由此导入新课。

先指导学生看书,制表来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时期

表现(特点)

原因

五六十年代

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改善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

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90年代

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改革社会经济;

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一、战后的繁荣

原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二、 危机和经济调整

原因: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三、新经济的出现

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

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P50页图片说明的问题:

“互联网”显示了美国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更能说明美国高科技的发达、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强以及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等。

组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或“基本特点”时,注意提示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情况,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做到言之有据地说明问题。例如“特点”,从发展过程上看,五六十年代出现繁荣,七八十年代遭遇危机与通货膨胀,90年代稳定发展,21世纪初又发生经济衰退,这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从实力地位上看,尽管发展出现波折,但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国家。从主导产业上看,经过了传统工业到新兴工业再到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需要。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要使学生认识: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讲授新课:

向学生展示《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从图表中直接感觉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也可运用教材上有关“欧盟”的几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欧盟”的前身是什么组织?这个组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它们的建立对世界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等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后,再导入新课。

一、 欧洲的联合

西欧:是指二战后,在国际概念上,指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面积360万平方千米,人口3.5亿。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课本采用的是后一概念。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面临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1.英国战争夺去41万人口,全国1/4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战争期间出口贸易大减,工业技术装备更加陈旧。2.法国在占领摧残下,工业体系残缺不全,生产处于瘫痪状态。3.德国战争夺去700万人口。

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主观条件是西欧国家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并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客观条件则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当然,美国对西欧的援助是为了控制西欧,西欧接受援助则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外部条件。

欧共体的产生:

“欧共体”的背景,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欧共体”。所以说“欧共体”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组织,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方面步调一致。欧盟成为世界上的经济体。

二、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和自身的努力。

2、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3、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4、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结构方面,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5、日本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发生了巨大变化,达到了欧美原发性现代化国家的发达水平,完成了自明治维新开始的在世界体系中从边缘国家向中心国家的转变。

日本在经济上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 419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就业人口转移,城市人口激增,其中新中间阶层比例不断增大。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形成了“大众消费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差别缩小,农民的收入与工人相当。

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

战后西欧与日本都乐于也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一点是促使两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必须至始不移地坚持和贯彻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

高三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八篇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

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

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

三、艺术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发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医学

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点——对孔子的评价

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五四”时期提出“孔家店”,孔子被否定。建国以来,对其评价更是经历了一个大起伏过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其是誉毁不一,先是肯定其在历的进步作用;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又受到了批判。期间,孔子被全盘否定。在””结束以后,开始公正客观地评价孔子。综合建国以来对孔子的评价,主要观点如下:

关于孔子的阶级属性:一派观点认为孔子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也是新兴的地主阶层的代表,其思想保守多于进步,妥协多于反抗。这派人多数持西周封建说。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有人提出,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但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是奴隶主阶级中的改革派。

关于孔子的思想结构:第一种观点认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第二种观点认为“礼”是孔学的核心。还有人认为“仁”与“礼”组成孔子的思想核心。

关于孔子思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人指出,孔子是国际性的历史人物,其影响远及世界。也有人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长达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思想基础。孔子学说成为历代统治思想的基础,但又是封建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关于孔子与当代及未来社会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历史的产物,只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有着实用价值,对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则从知识经济新特点角度,抛弃了过去一贯尊奉儒学的观点,认为儒学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实际。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其原因如下: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前提。第三,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第四,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思想家。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典型例题

例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答案:D

例题分析: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照材料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题是一道复合选择题,只有经过了①、②、③、④项的首先筛选,才能在A、B、C.D四项中得出正确答案;经分析理解可知:①是背景,②③是史实,唯有④项中科技生产“迅速”发展不妥,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更不对;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窗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落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请回答:

(l)上述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_____、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

(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在阶级社会里,上述思想能成为现实吗?

(3)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积极的进步意义?

例题分析:本题提供了墨子有关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一段材料,主要从历史和的角度,考查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回答时,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联系先秦时各派思想家的主张,提炼出材料的“兼爱”“非政”思想。回答第二问时,主要从矛盾论和阶级矛盾等观点进行分析。要联系墨子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关战争观等,评价墨子思想的进步意义。

答案:

(l)墨子;“兼爱”、“非攻”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一切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统治阶级总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和剥削劳动,而被统治者总是要反抗剥削,摆脱贫困,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3)从历看,墨子的上述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富裕,这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利益;他反对掠夺战,谴责战争对生活和生产的破坏、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这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因此,墨子的思想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能求得发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过幸福富裕的生活仍是全世界的共同愿望与要求。因此,发扬光大墨子的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攻打别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真的)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道后世。

材料二君之视臣(民)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材料三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贷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颖。……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材料四《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分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颖。(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

请回答:

(1)按材料顺序分别指出各段材料所代表的学派及主要主张。

(2)指出材料中哪些学派的主张被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的统治阶级所采纳,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例题分析:第一问,考查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第一问中的第二层要求不难,只要先判断出各段材料分属哪一学派,各学派的主要主张就好概括了。

第二问,学生要明确一个历史概念——“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指的是哪几个朝代或时期?主要指的是秦汉时期。时间范围确定下来后,联系书上内容作答。

答案:(1)材料一是墨家、“非攻”。材料二是儒家、“民为贵”。材料三是法家、“法治”或“以法治国”。材料四是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秦始皇采纳了法家思想;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集权和以严刑峻法治国的思想,正符合秦统一和巩固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了儒家思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大一统”思想,正符合西汉加强思想统治和巩固的需要。

例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答案:A

例题分析: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懂题干所引材料中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一种辩证观点。然后依托教材找出备选项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中具有辩证思想的一家。

初一历史下册第3课教案 第九篇

教学目标

今年的这届学生,是我县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届。我省从今年已开始实行开卷考试,新形势下,“教”重在教方法、能力、思路、规律。“学”重在学方法、能力、思路、规律。在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九年级学生还面临升学的压力,“教”与“学”还要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复习课作为新授课的后继教学,要巩固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上述情况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①比较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内容

②比较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三个文件

③客观评价华盛顿、拿破仑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一个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

5、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及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节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三个文件

(2)难点:评价人物

你可能会喜欢:

安全活动教案怎么写及范文八篇

【安全活动教案 第一篇】标题:安全活动教案设计与实施一、导言近年来,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学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活动。本文将围绕安全活动的教案设计与实施进行讨论与总结。二、教案设计阶段1. 确定目标:教案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活动的目标,例如提高

安全教育防汛教案范文十篇

【安全教育防汛教案 第一篇】安全教育防汛教案防汛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旨在提高人们的防汛意识,增强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以下为大家提供一份防汛教案范文,供参考。一、教案目标1.了解水灾的危害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认识防汛的重要性,掌握防汛的基本知识;3.培养同学们识别危险源、采取防范措施、

学校防溺水教育方案七篇

【学校防溺水教育方案 第一篇】学校防溺水教育方案近年来,溺水事故频繁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在学校中,孩子们更容易因为好奇心而不慎落水。因此,加强学校防溺水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学校防溺水教育方案为中心,为你详细阐述如何有效开展防溺水教育。首先,制定专业

学校暑假安全教育方案范文十一篇

【学校暑假安全教育方案 第一篇】学校暑假安全教育方案暑假是学生们期盼已久的假期,但同时也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放松和自由的时期。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制定并实施暑假安全教育方案。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提出一套可行的暑假安全教育方案,并详细解释如何进行实施。一、方案目标:(1)提高学生的安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篇】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指导文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学校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分析学校的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篇】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及背景体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质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目标和计划。二、目标设定1.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篇】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前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用于指导和安排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每个学期开始之际,教师们都要认真思考并制定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下面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 确定

学前班腊八节教案范文精选

【学前班腊八节教案 第一篇】学前班腊八节教案腊八节,又称北方小年、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祈福祈福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对于学前班的幼儿来说,腊八节不仅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契机,更是培养他们文化意识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机会。在本次的教案中,

学前班美术教学计划范文精选

【学前班美术教学计划 第一篇】学前班美术教学计划范文引言:美术教育在学前阶段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美术教学,孩子们可以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美术教学计划对于学前班非常关键。本文将提供一个学前班美术教学计划范文,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课程。一、教学目标:1.

学好普通话班会课教案精选

【学好普通话班会课教案 第一篇】学好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普通话水平不仅是为了交流方便、增进彼此间的理解,更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国家语言和文化。班会课是学生学好普通话的一个重要场合,如何制定一份优质的班会课教案,让学生在班会课上能够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不仅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